口腔诊疗中的牙周基本检查评估规范

您所在的位置:网站首页 pi是什么意思 医学 口腔诊疗中的牙周基本检查评估规范

口腔诊疗中的牙周基本检查评估规范

2024-07-12 15:41| 来源: 网络整理| 查看: 265

本标准按照GB/T 1.1—2009的规则起草,由中华口腔医学会牙周病学专业委员会提出,由中华口腔医学会归口。

牙周病是一种沉默的全球性流行病,具有巨大的疾病负担和社会经济影响[1, 2, 3, 4]。牙周组织是口腔的重要组成部分,更是牙齿能稳固存在于口腔内并行使功能的基础;成年人牙齿丧失的最主要原因是牙周病;即使要进行各种类型的修复治疗,也需要充分考虑并借助存留牙周组织的储备和支撑[5, 6]。越来越多的证据也支持可能由牙周病引发的间接危害[7, 8, 9],即牙周病的存在及失控,可能导致或加重远隔系统器官的病症,甚至危及生命安全[10, 11, 12]。因此,如何尽早发现和判定是否存在牙周病损、如何检查和评估牙周病损的程度、是否进行干预、应用何种手段、是否能保证天然牙及修复体的稳定及功能等,是必须要面对和重视的现实问题。

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显示,目前我国成年人的牙周情况不容乐观,牙龈炎和牙周炎的患病率居高不下[13, 14, 15, 16]。因此在患者就诊时,应充分重视对其牙周健康状况的检查,对牙周病损情况及风险进行正确评估尤为重要,制定规范化牙周检查评估方法的标准刻不容缓。

中华口腔医学会牙周病学专业委员会组织本学科及相关学科专家,经多次研讨与修订,制定了口腔诊疗中的牙周基本检查评估规范,旨在强调牙周基本检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,协助提高口腔临床医师对牙周病的认识、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[17, 18, 19],有助于天然牙及修复体的长期健康维护与炎症控制。

适用范围

本规范制定了口腔诊疗中的牙周组织健康状态检查的项目、方法、标准及管理的基本要求,适用于所有口腔诊疗中的牙周基本检查。

本规范也适用于健康体检中的口腔检查。

检查内容 1 病史询问并记录

询问现病史、既往史、家族史、用药史、全身系统性疾病状况并进行记录。

2 牙周探诊检查器械

牙周常规手动探针:例如UNC-15、Williams、WHO、Nabers或其他类型。

牙周压力敏感探针:例如Florida或其他类型。

3 基本检查项目 3.1 口腔卫生情况

根据菌斑和牙石的存在与牙面分布对口腔卫生状况进行评价,采用菌斑指数或简化牙石指数记录。局部如有明显的菌斑滞留因素,可一并记录[20]。

3.1.1 检查牙位

16、21、24、41的唇(颊)面,36、44的舌面[20]。

3.1.2 检查方法

选择一种方法进行检查并记录[20-23]。

3.1.2.1 菌斑检查

患者先用清水漱口,然后用棉签或小棉球蘸取菌斑显示剂(如2%碱性品红溶液),涂于检测牙龈缘附近的牙面上,再次漱口,被染色的区域即为附着的菌斑,根据牙面染色范围计分。

3.1.2.2 牙石检查

肉眼观察龈上牙石量;结合探查龈下牙石(探针插入检测牙的远中邻面龈沟内,沿龈沟向近中邻面移动,观察牙颈部牙石的存在及量);以最高值计分。

3.1.3 计分标准

均以所在牙面计分最高值记录于检查表内[20]。

3.1.3.1 菌斑指数

0:牙面无菌斑;1:牙颈部龈缘处有散在的点状菌斑;2:牙颈部连续窄带状菌斑宽度不超过1 mm;3:牙颈部菌斑覆盖面积超过1 mm,但小于牙面1/3;4:菌斑覆盖面积至少占牙面1/3,但不超过2/3;5:菌斑覆盖面积占牙面2/3或以上。

3.1.3.2 简化牙石指数

0:龈上、龈下无牙石;1:龈上牙石覆盖面积占牙面1/3以下;2:龈上牙石覆盖面积在牙面l/3与2/3之间,或牙颈部有散在龈下牙石;3:龈上牙石覆盖面积占牙面2/3或以上,或牙颈部有连续且厚的龈下牙石。

3.1.4 菌斑滞留因素

牙体解剖因素;牙齿位置异常、错畸形;充填体悬突;不良修复体;食物嵌塞等[20]。

3.2 牙龈

检查牙龈色泽、形态、质地、龈缘位置等,并进行相应记录[20]。

3.2.1 牙龈颜色

正常牙龈呈粉红色;红色加深提示有炎症。

3.2.2 牙龈外形

正常牙龈菲薄而紧贴牙面;炎症时牙龈肿胀,龈缘变厚,牙龈乳头圆钝或肥大。

3.2.3 牙龈质地

正常牙龈质地致密坚韧;炎症时牙龈松软缺乏弹性,增生时可变硬。

3.2.4 牙龈退缩

牙龈缘向根方退缩暴露出釉质牙骨质界(cemento-enamel junction,CEJ)或牙根面。

3.2.5 牙龈表型

根据龈缘下的牙龈厚度和形态判别薄龈型和厚龈型。

3.2.6 角化龈宽度

是唇(颊)面龈缘至膜龈联合间的距离。一般记录中部测量值,美学治疗时增加记录龈乳头测量值。

3.3 松动度

前牙用牙科镊夹住切缘,作唇舌方向摇动;在后牙,闭合镊子,用镊子尖端抵住面窝,向颊舌或近远中方向摇动。无松动不需记录,如有以下状况则记录[20]。

3.3.1 Ⅰ度松动

松动超过生理动度,但幅度在1 mm以内;或仅为颊舌方向松动时。

3.3.2 Ⅱ度松动

松动幅度在1~2 mm之间;或颊舌和近远中方向均有松动时。

3.3.3 Ⅲ度松动

松动幅度在2 mm以上;或颊舌、近远中和垂直方向均有松动时。

3.4 探诊出血

用钝头牙周探针从颊、舌、近中、远中轻探到袋底或龈沟底(探诊力为0.20~0.25 N),取出探针后观察10~15 s,根据是否出血记录为(+)或(-)[20]。

3.5 探诊深度 3.5.1 常规手动探诊检查

选择标准化牙周探针,放稳支点后,以0.20~0.25 N的探诊力,平行于检测牙长轴的方向轻轻插到袋底,按颊、舌面的远中、中央、近中测量,每个检测牙记录6个位点龈缘至袋底间的距离数值。

3.5.2 压力敏感探诊检查

选择牙周压力敏感探针,放稳支点后,同法按序检测每个检测牙位的6个位点;其压力由仪器自动控制,并且自动记录检测数值。

3.5.3 根分叉探诊检查

检查能否水平探入磨牙根分叉区,记录探入深度值或是否贯通(上颌磨牙建议用根分叉测量专用弯探针从远中、近中和颊侧中央3个方向进行探查)。

3.6 临床附着丧失(clinical attachment loss,CAL)

测量探诊深度后,探针尖沿牙根面退出,探寻CEJ位置,记录CEJ到龈缘的距离,将探诊深度减去该距离即为CAL。若两数相减为零或不能探到CEJ,说明无CAL;若牙龈退缩使龈缘位于CEJ的根方,则应将两个读数相加,得出CAL。同探诊深度,每个检测牙记录6个位点的CAL数值。

3.7 影像学检查

根据病史、患者意愿、临床检查确定影像学检查范围,即主诉牙、区段牙或全口患牙。

由接诊医师选择确定影像学检查类型,即牙科数字成像系统、曲面体层X线片、锥形束CT。

必须进行以上至少一种影像学检查辅助诊断。

分类 1 牙周专业医师 1.1 检查牙位

口腔内所有牙位。

1.2 检查项目

检查内容3“基本检查项目”中的所有项目(包括口腔卫生、牙龈、松动度、探诊出血、探诊深度、CAL、影像学检查)。

1.3 记录

参见附录一进行记录。

2 非牙周专业医师 2.1 检查牙位

主诉牙必须检查;指数牙或全口牙由接诊医师确定选择性检查。

2.1.1 主诉牙

患者主诉症状牙位。

2.1.2 指数牙

将口腔中分为6个区段,每个区段至少选取1颗功能牙,如可以考虑16、21、24、36、41、44;当同一区段所选取的功能牙有缺失时,则以邻牙替代;如整个区段已无功能牙,则省略。

2.1.3 全口牙

口腔内所有存留牙位。

2.2 检查项目 2.2.1 必查项目

主诉牙位的口腔卫生情况、牙龈色形质、牙松动度、探诊出血、探诊深度状况,记录检查的最高值。

2.2.2 选查项目

检查内容3“基本检查项目”中除必查项目之外的其余项目,或增加指数牙位、全口牙位。

2.3 记录

参见附录二进行记录。

牙周检查记录表 1 封面填写

姓名、性别、年龄、就诊时间、联系方式等。

2 检查项目记录

根据检测项目内容、在牙周检查表内直接填写相应数据。

3 牙周检查结果评估

根据临床指标、影像学检查、血液生化检验等资料,做出病情判断和初步诊断。

对于复杂病例(如发现全口探诊出血位点数>50%、牙龈红肿溢脓、龈退缩>3 mm、探诊深度>5 mm、牙松动>Ⅱ度、根分叉病变、缺牙5颗以上等状况时),可转诊至牙周专科医师处做详细判断。

如有不同时间的连续资料,可参照进行病情预后及进展可能的风险评估。

将检查结果记录于牙周检查表内。

执笔专家:王勤涛(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)、马志伟(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)、安莹(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)

专家组名单(按姓氏汉语拼音排序):毕良佳(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);陈莉丽(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);丁一(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);李成章(深圳大学附属深圳市口腔医院);刘洪臣(解放军总医院);马志伟(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);孟焕新(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·口腔医院);欧阳翔英(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·口腔医院);潘亚萍(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);束蓉(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);王勤涛(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);吴亚菲(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);徐宝华(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);徐艳(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);闫福华(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·南京市口腔医院);杨丕山(山东大学口腔医学院);章锦才(瑞尔集团)



【本文地址】


今日新闻


推荐新闻


CopyRight 2018-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-3